本报讯(李青 孙镇江)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二院)疼痛科成功开展了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为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缓解了疼痛症状。
79岁的顾爷爷因左前胸带状疱疹(俗称“缠腰蛇”)疱疹消失后遗神经痛备受困扰。76岁的郑爷爷也因右侧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辗转多地求医。数月以来,身体的疼痛严重影响了两位老人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医生看了、药也吃了,可疼痛情况始终没有明显的改善。最终,辗转来到常州二院疼痛科,决定入院接受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据了解,两位老人的发病区域均为颈胸段区域,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分布密集,且与脊髓紧密相连,一旦受到带状疱疹病毒的侵害,其恢复过程往往较为缓慢且困难。因此,术前评估、术中穿刺位置和置管位置的选择以及术后的用药方案均非常关键。
常州二院疼痛科副主任张卫东带领团队与手术室共同配合,成功为两位老人实施了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通过持续鞘内给药,术后,两位老人的疼痛已经基本消失,四肢活动自如,行走有力,睡眠也得到明显改善。
张卫东解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被国际疼痛学会列为最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据统计,约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遗留神经痛,多见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最常累及的是胸神经、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在过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张卫东介绍,大约20%—30%左右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常规治疗疗效欠佳,属于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想方法。它将镇痛药物通过柔软的导管直接注入鞘内,作用于脊髓的相应位点,阻断疼痛信号通过脊髓向大脑传递,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作用。该术式是国内外镇痛领域的领先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给药方式,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