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道德经》中的人文智慧——我院2018创新提升讲座第三讲《道德经》中的人文智慧——我院2018创新提升讲座第三讲
《道德经》中的人文智慧——我院2018创新提升讲座第三讲
来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8-11-12

1110日上午,我院2018年度“创新提升”系列讲座第三讲在阳湖院区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韩鹏杰教授讲授《<道德经>中的人文智慧》。

韩鹏杰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系主任、国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工读书会会长,陕西老子终南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研究院特聘教授,国家干部培训基地特聘教授,曾出版过《周易全书》等多部著作。

全院200余名班组长以上干部到场聆听讲座。

院长秦锡虎主持讲座。他表示,作为一名医者,固然要有精湛的医术,但人文思维也同样重要,希望职工们能通过此次讲座,拓展思路,提升自我。

韩教授从老子其人、《道德经》其书及书中之理三个方面展开,为到场听众详细生动地解读了这本中国古典哲学巨著。


“道”“德”与“道德”

韩教授表示,“道”与“德”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其中“道”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概念。道家所讲的“道德”是将“道”与“德”分开解读,含义不同于人们今天所说的“道德”。

不管走在现实还是人生的道路上,人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方向和目标;第二个问题是规则与境界;第三个问题是边界和底线,只要有道,就有边界,即为人要有底线。“德”即是按照“道”去做,不按照道去做就是失德。因此做事情要先“道”而后“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外,韩教授还深入浅出的解读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深刻内涵。中国人借助天地的形象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大地具有担当与承载的品质,人要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人也要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天道”即是“天理”,是中国人历来的信仰。生而为人,要有信仰,心存敬畏。一个民族若没有文化信仰,就不会有真正的凝聚力。“道法自然”,即是指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试图去征服自然,而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上善若水”

韩鹏杰教授提出,为人做事要像水一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事也应一样,不争边界之外,不争一时之急。水“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为人也应具有这些水的品质,有定力,会沉淀,宁静致远。

《道德经》一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韩鹏杰教授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智慧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动人魅力。“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三个小时的讲座虽然不长,但其中闪烁的思想星火,必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新的启发和感悟。

院党委书记王亚萍在总结时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韩教授的精彩授课对如何进行医院管理,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都具有指导意义。未来我们要充分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做好团队管理,强化自我修养。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
广大市民朋友:按照市政府优化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和全市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规划,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中院区(兴隆巷29号)门急诊将于2024年4月30日17:00停止服务。同时,医院延陵院区(延陵中路468号)一期将于2024年5月5日8:00启动门急诊试运行。期间,有就诊需求的市民可前往阳湖院区就诊。
clo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