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俗称中风。从2008年开始,卒中已经取代癌症成为我国第一致死因素。不仅如此,卒中还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资料表明,我国现有的脑卒中幸存者里40%为重度残疾,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早在2017年,常州二院就整合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在多科协作的模式下组建卒中中心,并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牌成为“高级卒中中心”。
现在,二院又上线质量管控系统(HQS),以平板电脑及时记录时间节点,完善中心病人院内从预检分诊到完成抢救的整个流程,通过可视化的精细管理,同时实现了治疗的“加速”和“规范”。
加速 “点一下”代替“写一段”
69岁的赵大爷(化名)在晚饭后起身时突觉晕眩,初时并未在意,没成想不久便开始视线模糊,手脚也逐渐不听使唤,想开口喊人却发不出声音来。万幸,收拾完餐桌的家人发现了他的异常,立刻驱车到常州二院就诊。
18:51,赵大爷被送入急诊大厅。
18:55,接诊护士为赵大爷采血、测定微血糖、做心电图检查。
19:05,接诊医生了解完病情,高度怀疑赵大爷为缺血性卒中,立刻开启“卒中绿色通道”,申请包括头颅CT/CTA/CTP在内的“一站式CT检查”,并呼叫卒中团队会诊。
19:30,赵大爷的头颅CT报告显示,他的大脑前动脉和大动脉存在血栓闭塞,必须马上进行取栓治疗。
20:55,医生以介入微创手术的方法打通堵塞血管,恢复了赵大爷脑供血。
术后第二天,赵大爷的手脚就已经能动了,不久便可以自己下床散步,灵活得看不出曾是个脑梗患者。
“秋冬是卒中的高发季节,仅11月至今,我们就收治了15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刘芳介绍,卒中发病后270分钟以内是“黄金救治时间”,如若错失,患者将以每分钟190万个神经元的速度丧失功能。抓住这段“黄金救治时间”,不仅能大大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率,还能提高其愈后的生活质量。
时间争分夺秒,怎么抢?
二院自主研发了质量管控系统(HQS),以往需要抱着一堆纸质表格做流程记录统计的医护人员,现如今只需一台轻便的iPad就能“掌控全局”。“以前无论是时间节点还是病情评估,都要一张张表格手写记录,现在HQS里总结了规范化的结构流程图,只需要在屏幕上点一下就可以自动录入,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交接时的遗漏。”刘芳说。
此外,二院还开通“卒中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最优先检查、先治疗后付费等一系列“生命特权”,压缩流程中的一切非治疗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都花在“刀刃”上。
规范 “数据流”帮助“补短板”
卒中治疗要追求“快”,更要牢守“规范”。如果将HQS系统比作一套“心法”,那么规范便是“内功”,提速便是“外功”,二院卒中中心的“提速”正是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
通过HQS系统的优化,每一个卒中抢救患者的全流程,都以结构化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在iPad屏幕上,从患者到达开始直到治疗结束,形成一张卒中救治的“导航图”。
常州二院质控办主任孔志君介绍,HQS流程表和传统记录表的差别,类似现在的实时导航地图和传统地图,虽然本质都是“地图”,但更加直观便捷,不仅能提醒你正确的道路路径,还能提醒你遵守交通规则,别“超速”等等。这些“交通规则”,可以根据不同节点的要求来设定,从而让整个治疗更加规范。例如,我们在系统里设定会诊时间不得小于5分钟,就可以避免跳过会诊或仓促给出会诊结果的情况。
HQS对“规范”的意义,不止在事前设定上,它还可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表,便于医院总结经验,补齐短板。
“卒中护士”制度便是诞生于此。
“在HQS运行半年后,我们发现‘绿色通道’的一些环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速度。”刘芳说,“由于对医院环境的不甚熟悉,有些优先权尽管已经开通,但家属或患者往往会被耽误在路上。为此,我们尝试设置‘卒中护士’,一对一全流程负责接诊患者。”
二院阳湖院区急诊抢救大厅主管护师张丽燕介绍,“卒中护士”由具备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专科护士担任,并且接受过卒中救治的专业培训,熟悉中心的全流程,“从接诊卒中患者后,卒中护士不再进行交接,全程陪同此患者。工作内容包括节点记录、陪送检查、专业用药、家属沟通、病情观察和评估等。”
每隔一段时间,卒中中心的医护人员们都会利用HQS进行一轮回顾,丰富的数据支持着这群精兵强将们不断前行。医者的精益求精之路,终将筑成百姓的健康幸福之路。
李青 孙镇江/文 王忞炜/摄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20-11/17/content_372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