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不在圣坛之上,而在凡尘之间。他们有家人、有朋友、有爱好,正因有同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才更知生命可贵。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拼尽全力去挽救的,是和他们一样的生命。这是一种鲜活的信仰,非真实不能驱动。
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不妨走进医生们的生活,抛开符号人设,看看白袍下平凡又不凡的他们。 李青 孙镇江/文 王忞炜/摄
一名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确诊时间较晚,肿瘤细胞已经转移扩散,肿大的淋巴结像铁板一样,牢牢地扒在血管上,被“劫持”的静脉血管壁却是个“娇弱美人”,极易破裂。难题摆到了陈继明的面前:只切除部分淋巴结,风险低,但患者极易复发;将所有淋巴结扫除干净,可以将患者的复发概率降到最低,但风险极高,一旦大出血就可能导致死亡。
世间安得两全法,既得平安又得愈。医学的现实境遇便是如此,能轻松治愈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尚未现世,医生们只得每天踩着高风险的悬丝摸索,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
陈继明最后孤注一掷地踏上了悬丝,经过近6个小时的手术,彻底清除了所有病灶。“说不怕风险是假的,但我做手术时大约有点强迫症,不清理干净不舒服。中间也有血管破裂的情况,但都修复好了,最终手术效果很好,我的心也总算落到地上了。”
心总是这么“起起落落”的,必然累得慌,何以纾解?脱下白大褂,执起笔墨,陈继明便在一方宣纸间挥斥情怀。半框眼镜、嘴角含笑,斯文客笔下的洒脱行书里依稀能见手术台上的果断。
“幼时多写规矩的楷书,现在则更爱王羲之的行书。”练字修心、以字抒情的斯文医生说,“幸赖此好,悲欢也得从容表达,胸中便少郁气。”
沐浴着烤箱的暖光,酥皮哧啦哧啦地跳着舞“发福”,黄油混着核桃碎的醇厚香气招来了小“饕客”们。姐姐和弟弟围在烤箱边上,咽着口水等着抢第一口美味。
难得的周末,更难得还不用加班,朱傲霜撸起袖子,在铺了满桌的烘焙材料中忙活开来。千层酥皮必须得是自己做的,原料要好,少油少盐,决不能用现成的冷冻酥皮应付。
“叮——”的一声,宣告了大功告成,烤得酥脆的核桃条闪耀登场,孩子们高呼着“好香”伸手便抢。
朱傲霜是在日本留学时入的烘焙坑,全家人的口味她都了如指掌:精瘦的丈夫独爱巧克力榛子蛋糕,姐姐最爱芝士蛋糕,弟弟博爱得很,鲜肉月饼、核桃酥、慕斯蛋糕没有他不捧场的。
烘焙的计时器是实验室同款,用朱傲霜的话来讲,“用惯了,顺手”。不同的场景,同样的投入,为这位业务繁忙的女医生带来大脑“轮休”、情绪纾解的绝佳体验。
不仅如此,烘焙还为家庭提供了互相交流关怀的舞台。丈夫喜获博士学位、儿子一周岁、女儿升学……这些家庭的重要时刻,都少不了一份朱傲霜的烘焙作品。
“自己做,配料上更可兼顾美味与健康,何乐而不为呢?”每当出炉的点心被一抢而光,朱傲霜便觉得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那份满足,就像她收治的心脏康复患者重回正常生活时一样。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年轻的姑娘忘我地唱着,歌声空灵,似一尾轻羽落入心间,泛起层层涟漪。
王婷自小学起就跟着老师学习声乐,功底深厚的她日前刚刚获得中国好声音常州地区的第6名。脱下白大褂的她,是KTV里的麦霸,唱歌是她发泄情绪、调节心态的途径。
“和大多数科室不同,我们接触的大多是肿瘤中晚期患者。”王婷曾经诊治过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长期发烧、贫血、出血,每日昂贵的抗生素和输血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患者已经进入疾病晚期,对常规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每天查房时,他都会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好转,可以出院。”
一天两次查房,王婷常常需要面对这样的情况:“负面情绪的积累是不可避免的,可我是一名医生,如果连我都沉沦在悲观中,病人还怎么能看到希望呢?这些肿瘤病人,能来这里直面病痛接受治疗,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作为医生,必须要跳脱出负面情绪,保持专业性。”
于是,音乐就成了王婷的“心灵港湾”,或是三五好友一起KTV欢唱,或是回家路上轻哼一曲,或是夜深人静时戴上耳机享受轻音乐的安抚……她在这里获得平静,也获得新的力量。
晚上,王凯连着两次被电话召唤到医院,两台急诊手术做完已是凌晨3点。想到还要给女儿准备早饭、送去学校,他没有在医生值班室休息,而是回到家中。早上7点半,他准时出现在医院,脸上却不见疲态。
介入手术不同于普通外科手术,医生必须穿戴十几公斤的铅衣,在射线下一站就是几个钟头。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王凯的恢复快得宛如“超人”。
这不可思议的“秘诀”,来自他的爱好——长跑。
王凯几乎随身带着他的跑鞋,送女儿去辅导班,他就在附近跑步消磨等待的时间;去外地开会,别人寻觅美食,他在夜跑中感受城市;母亲回老家避暑,他就跑步去空房子里帮忙照顾花草、乌龟……
从2016年底开始长跑以来,王凯已经跑了4380多公里路,“跑步时,压力和疲劳好像都随着汗水一同被排出了身体,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实话实说,夏天闷热、冬天刮北风时,我也想过偷懒,但坚持下来了,就像做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一样,特别有成就感。”
“城中院区到阳湖院区大约10公里,医院到家1.8公里……只要想跑,总能找到办法的。”王凯的长跑揉在了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坚持,锤炼着他的身体,也磨砺着他的精神。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中,硬是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走出二院阳湖院区的东门,跨过马路,在芭比馒头店买两个肉包垫垫饥,钱峻准备在体育馆度过今天的午休。
换好全套运动装备,拿起羽毛球拍,他便要上场挥洒汗水了。跑位、跳跃、挥拍、击球,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歇,47岁的外科医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球场上。
从学生时代起便热爱运动的钱峻,在工作后由于运动量骤减,猛然胖了30斤,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为了管理身材,也为了给精神减压,他决定再启运动之路。足球、篮球这些肢体冲撞较多的运动容易受伤,举铁这样的健身项目又容易导致手抖,这些对外科医生来说都是“致命伤”。最终,他把目光投向了羽毛球。
“羽毛球看似简单,其实水平越高对体力的要求也越高,动作上常常要伸臂抬头,可以缓解我长期低头手术导致的颈椎问题。这项运动还能锻炼身体协调性,对我做精细手术也很有帮助。”钱峻说,“约上3个小伙伴,来个双打,不仅能锻炼到身体,而且一点也不枯燥。”
在羽毛球场上,钱峻平均1小时的步数能到1万,一场球他最少要打2个小时。打球的日子一般约在非手术日,一周少说要打个两场。这些年下来,尽管体重没有减回去,钱峻身上却练出了扎实的肌肉,那股精气神,比起“肥宅青年”是年轻多了。
水浸润过颜料,时浓时淡,化成春日的花朵、夏夜的路灯、深秋的落叶、初冬的街景……张丽的水彩画描绘的多是日常风景,但笔触里似有说不尽的温柔,将每幅作品都画成了一首“抒情诗”。
她工作的岗位在创伤监护室,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突发事件,有7岁的孩子从19层高楼坠落,有独居的91岁老人晾衣服时跌倒不起,有全家依靠的青壮年遭遇车祸……“上班时遇到太多的飞来横祸,因此每天平安下班时,就会觉得格外幸运,也更能感受到生活中每一处美好。”
下班回家时,武进市民广场沿路的绿化带是张丽的一大灵感库,“绿植花草特别有层次,每次经过都会觉得心情好了两个档次。街上人来人往,被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包围,就会忍不住感叹活着真好。”
其实张丽的“技能点”不止是水彩画。她会古筝,曾经身着旗袍和朋友一起在公园演出;她还会刺绣,家里还留有好几把她自己绣的团扇。
“有人说,监护室里的医生见惯了生死,会练就一颗钢铁心。我呢,却越发觉得生命可贵,更想过出生活的美好。”张丽笑着吐槽自己道,“其实,每年年初我都会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学习一项新技能,可惜大部分计划都半路夭折了。”
2019年大年初五,下午4点,屋外冬雪满枝,落着些许冰雹,二院的儿科候诊室里,还等着几十号人。由于流行性感冒的持续“发威”,春节期间的儿科门诊量日均超过千号。儿科医生们都跟着连轴转,石鸣磊也是其中之一。
这位高瘦的帅气大男孩,相当特立独行。
《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35岁以下儿科医师流失率为14.6%,占全年龄段的55%。而石鸣磊,2017年临床本科毕业后,却自主选择了“地狱难度”的儿科。
“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夸张啦。”被问到是不是很忙时,他只是哈哈笑过,实际上,还是一个人住到了医院附近。
更神奇的是,这位独居的大男孩,并没有自此徜徉在外卖的海洋中,他自己买菜烧饭,享受着现代社会里堪称奢侈的“一人食”。
有时值夜班,石鸣磊一晚上都没得歇,到家倒头便睡。但睡觉并不能治愈他,醒来后去趟菜市场才是重点。别人是想着吃什么去买菜,他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逛到什么菜中意就回来烧什么。若是时间比较充裕,有时也会跑去远些的进口超市,逛的还是食材,石鸣磊总能在这找到一些新奇的食材来挑战自我。
“逛得最多的还是菜市场,我特别喜欢里面那种烟火气息,逛着逛着身心就都放松下来了。”小伙子笑着说。
4台择期手术、2台急诊手术,下台时天已擦黑,这对吴昊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下午。几年前,他进修学习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高级生命支持(ACLS)、基础生命支持(BLS),回来后便在创伤中心担任急诊外科组长。
于是乎,吴昊的航拍地点从黄山,到常州周边,到孩子踏青,一步步“紧缩”,曾经的“宠妃”大疆Mavic 2 Pro也遭遇了“冷宫危机”。
摄影是吴昊的一大爱好,工作第二年,他就攒了一笔私房钱,买了第一台单反相机。那会工作节奏还没这么快,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江浙沪的山山水水,庐山的瀑布、黄山的云海都曾入镜。
然而,在大自然的面前,相机的镜头终究“小气”了些,因此,大疆刚一推出航拍无人机,吴昊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台回来,这台Mavic 2 Pro已经是他的第三台机子了。“航拍起飞的那一刻,视野随之腾空,那一刻就像开启了上帝视角,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恢宏的自然景色一览无遗,当真是心旷神怡,任何烦恼困惑,在此之前都显得渺小。”
在吴昊看来,航拍和创伤急救的背后有着共同的理念,再丰富、再精致的细节,也要让位于整体大局,“在我们急救来说就是保命第一。”
不仅会拍,还能演,长相帅气的吴昊还参演了二院微电影《老婆还给你》,并获得第三届中国医影节最佳男主角。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20-08/18/content_358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