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介入人”,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数小时,每每不等手术结束,身上已被汗水浸湿。炎热的夏日,即便室内有空调,也无法带来丝毫凉意。因为比起寻常的医师,这些介入医学科的医生还多了一件战袍,那便是手术中为抵御辐射必须穿戴的盔甲——十几公斤重的铅衣。这样的手术几年做下来,再柔弱的医生也会练出了结实的肱二头肌。身上的铅衣很重,但是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更重。
高温下,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不是医院里临床一线的主力军,但是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正常运转、设备保障、水电供应等等都离不开他们的辛苦劳作,他们或是冒着酷暑在户外巡逻,或是散发热量的机房里进行安全检查,或是在污水处理口进行维修,他们在高温下坚守,为临床一线正常运转提供保障服务。
守护我们健康的还有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饮用水的安全就由他们来保障。每季度一次的常规监测,到了夏季就格外辛苦。8月份连续4、5天时间里,他们会跑遍全市66个监测点,从出厂水、末梢水中采样,并对全部水样将进行生活饮用水近百项指标检测。
随着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长,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自8月2日零时起,江苏省对从上海机场入境来江苏人员实施接转和隔离健康观察。我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奔赴昆山中转基地接收拟赴本地人员,落实后续防控措施。8月7日,常州机场首条国际客运航线复航,市卫健委积极配合机场复航工作,助力复工复产,全程提供医疗急救防疫保障。为保障乘客安全,他们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头戴面罩、口罩全程随车保障,对行车途中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的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以及隔离。
越声/文 杜蘅 吴应东 王忞炜/摄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20-08/11/content_357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