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距离军校体检还有3天,高度近视的小雪(化名)在市二院接受了眼内晶体植入术。据了解,这是我市首例不使用粘弹剂的眼内晶体植入术,术后第二日小雪的视力即达到1.0,完全看不出手术的痕迹。
“我一心想报考军校,所以高考一结束就去上海一家有名的大医院做激光。没想到,医生检查后说我的眼角膜不适合做激光。”小雪回到常州后,听说一个朋友刚刚在市二院做了眼内晶体植入术,第二天视力就达到了1.2,于是便来试试看。
“经检查,她的角膜的确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只能做眼内晶体植入术。”由于时间紧迫,术后视力恢复要既快又好,如果按照常规的手术操作,两只眼睛需要一周的时间。市二院眼科主任卢国华面临着两个难题:两只眼同时做手术,如何避免术后感染风险的提升?以往术中会使用粘弹剂维持前房,但存在镜片后方粘弹剂冲洗不完全的情况,如何避免粘弹剂残留导致的术后高眼压风险?
经过讨论,最终卢国华制定了解决方案:首先,上午做一只眼,待手术室进行充分通风消毒后下午再做另一只眼的手术。其次,使用前节灌注而非粘弹剂来维持前房,由此避免粘弹剂引起的高眼压,但对手术操作者的手术功底要求非常之高。
卢国华介绍说:“简单来讲,眼内晶体植入术就是把一个‘小眼镜’放在眼睛里,对角膜和眼内组织都没有损伤。更重要的是,这个手术具有可逆性,术后如果感到不适,还可以及时取出。”
眼内晶体植入术看似简单,却有一个主要并发症——手术中使用粘弹剂而引起的术后的高眼压,高眼压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危害。卢国华说:“近年来无粘弹剂的手术逐渐成为主流,看似只是少用了一支粘弹剂,但它对医生技术的要求更高了,从切口位置、大小的设计到手术时间的把控,都要求做到更精、更细、时间更短。但对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快的视力恢复,更少的并发症。”
(潘婷 肖云 李青)
链接
准分子激光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用于矫正屈光不正的高科技技术。然而,由于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治近视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角膜厚度、角膜形态以及近视度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可以幸运接受准分子激光的角膜切削手术。
如果角膜状态不适合激光手术,或者近视度数非常高,这种情况下又该怎么办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治疗近视的技术——眼内晶体植入术(ICL)便应运而生,全称为“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它不损伤角膜,是目前安全、高端的近视矫正方案。
ICL给高度近视(≥800度)、超高度近视(≥1000度)或因角膜情况不佳而不能进行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朋友带来了新的希望。ICL的矫正范围比准分子激光更广,可以达到2000度。它不切削角膜,对角膜无损伤,矫正之后没有准分子激光术后的炫光、干眼等并发症,视力恢复更好更快。植入后几小时便可享受高清视力,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9-07/02/content_291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