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管理 > 皮肤病与性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来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7-08-07

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大纲

【教学时间分配】

章  节

内     容

讲 授

见 习

一 总论

皮肤的解剖、组织和生理

2.5学时

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2.5学时

皮肤病的系统治疗和物理治疗

2学时

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

2学时

二 皮肤病各论

接触性皮炎和湿疹

2学时

异位性皮炎

1学时

药物性皮炎

2学时

荨麻疹

2学时

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脓疱病、疥疮

2.5学时

感染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

1.5学时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

3学时

皮肤附属器疾病(痤疮、脂溢性皮炎)

2学时

三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总论

0.5学时

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

1.5学时

尖锐湿疣

1学时

梅毒

2学时

生殖器疱疹

1学时

艾滋病

2学时

总计

33学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

总论         9学时

目的和要求

重点讲授皮肤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及其生理功能。使学生能认识到皮肤是机体上的一个重要器官,了解它与整体的密切关系。了解皮肤病的病因,掌握皮肤病的症状、诊断原则和步骤。掌握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使用方法及治疗原则。为学习皮肤病打好基础。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2学时)

讲授内容

皮肤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表皮:表皮的来源及其组织学特点。

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表皮各层细胞的演变过程、主要特点及其功能。

黑色素细胞和郎格罕细胞。

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

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白细胞等。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及其功能。

附属器:

(一) 汗腺:小汗腺和大汗腺的分布,组织解剖特点及功能。

(二) 毛发:毛囊的组织解剖,长毛、短毛和毳毛的解剖及其生长周期。

(三) 皮脂腺:皮脂腺与毛囊的解剖关系,结构及其功能。

(四) 甲。

血管:浅部和深部血管网的解剖及其功能。

淋巴管:浅部和深部淋巴管的解剖及其功能。

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及其功能。

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及其功能。

皮肤的生理(0.5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皮肤的保护作用:

(一) 对物理性刺激的防护作用。

(二) 对化学物质的防护作用。

(三) 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防护作用。

二、 调节体温作用:皮肤表面热的对流、传导、辐射。汗液的蒸发。血管运动神经对调节体温的作用。

三、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分泌及其对生理影响。皮肤排泄及其作用。

四、 皮肤的吸收作用:皮肤吸收的途径。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五、 皮肤的感觉作用。

六、 皮肤的代谢作用。

皮肤病的病因(0.5学时)

自学内容

一般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社会制度等。

外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等致病因素。

内因:饮食、内分泌障碍、代谢障碍、全身性疾病、病灶、精神和神经因素及遗传等。

皮肤病的症状(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皮肤病的自觉症状:瘙痒、疼痛及感觉障碍等。

二、 重点讲授皮肤病的基本损害的形态和特点:斑疹、丘疹、水疱、大疱、脓疱、结节、风团、囊肿、鳞屑、糜烂、溃疡、痂、皲裂(裂隙)、皮肤抓破、瘢痕、萎缩、苔藓样变等。并简单介绍其主要病理改变。

某些皮肤病科伴有全身症状:发热、消瘦、食欲障碍、贫血、蛋白尿等,或伴有某些系统病及全身病等。

皮肤病的诊断(0.5学时)

讲授内容

皮肤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一、 病史: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工作情况与发病的关系等。

二、 体格检查:须注意皮损的形态、颜色、表面形状、基底、边缘、排列和分布、对称与否。皮疹触诊的深度、硬度、波动感、温度、压痛及感觉。

三、 其它检查:包括玻片压诊、皮肤划痕试验、斑贴试验。必要时可进一步作其它实验室检查。

皮肤病的治疗(4学时)

讲授内容

一、 皮肤病的治疗:根据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或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内用药、外用药及物理治疗等措施。

(一) 内用药(1.5学时):抗组织胺类药物、抗真菌剂、皮质类固醇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

(二) 物理疗法(0.5学时):概述电解法、电灼法、电干燥法、电烙法、光化学疗法、冷冻疗法及放射法等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三) 外用药(2学时):概述常用外用药的作用,各种剂型的适应症,用法和注意事项,如保护剂、止痒剂、抗菌剂、抗真菌剂、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收敛剂、腐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剂型如溶液、酊剂、醑剂、粉剂、振荡剂、油剂、乳剂、软膏、糊膏、硬膏等。

二、 皮肤病的预防(自学):

自学皮肤病预防的重要性。概述传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各论16学时

接触性皮炎(1学时)

目的要求

一、 熟悉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原发刺激引起的皮炎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二、 掌握本病的治疗和预防。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原发刺激、变态反应,常见的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

二、 临床表现:接触刺激物及致敏物的过程、症状特点、好发部位、播散及泛发、全身反应。停止接触过敏物质后好转。慢性化的原因及症状。

三、 诊断:病史、损害特点、斑贴试验。

四、 治疗原则和方法:停止接触,清除或中和毒性物质,抗炎及抗过敏治疗,根据皮疹情况选用外用药物。预防。

湿疹(1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有关发生湿疹的各种因素。

二、 掌握湿疹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与接触性皮炎和神经性皮炎的鉴别诊断。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变态反应、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物理化学刺激、饮食、代谢及病灶等。

二、 临床分型及表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的症状特点。钱币状湿疹、乳房湿疹、外阴湿疹、手足皲裂性湿疹、耳湿疹、干燥性湿疹。

三、 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病的特点,与接触性皮炎及神经性皮炎的鉴别,与脂溢性皮炎及癣菌感染的鉴别等。

治疗原则,外用药疗法、全身疗法,中药。

四、 预防。

异位性皮炎(1学时)

一、 了解本病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婴儿期、儿童期及成人期。

二、 熟悉本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原则。

自学内容

一、 病因:遗传因素、对某些内外刺激(食物、吸入物及某些外界变应原)敏感性增高。有鱼鳞病样皮肤特殊的皮肤反应(白色皮肤划痕,对冷热反应异常)。血清IgE升高等。家族中有异位性皮炎、哮喘、花粉热史。

二、 临床表现:皮疹的特征:婴儿、儿童、成人不同时期的特点。

三、 诊断: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皮肤及相关试验等。

四、 治疗:一般注意事项、止痒药物、外用药及对症治疗。婴儿异位性皮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药物性皮炎(2.0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和原因。

二、 掌握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蓄积、中毒、特异质、药理遗传因素等)。

二、 临床表现:临床特点: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湿疹型、荨麻疹型、紫癜型、多形红斑型、结节性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痤疮样型、毛囊炎型、肉芽肿型、角化增生型等,肝、肾、造血等全身症状,停药后好转。复发。

三、 诊断:用药史、既往史、临床特点、排除皮疹类似的疾病,过敏试验问题。

四、 治疗:停用可疑及有关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泄。抗组织胺类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支持疗法,护理,外用药。

五、 预防。

荨麻疹(2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

二、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食物、吸入物中的蛋白质(如花粉、皮屑等),药物,全身疾病,病灶,物理及化学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与发病的关系。变态反应及非变态反应。

二、 临床表现:基本损害、皮肤及粘膜。呼吸道、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急性和慢性型。

皮肤划痕症,血管性水肿,寒冷性荨麻疹、光感性及胆碱能性荨麻疹等特点。

三、 诊断:病史、临床特点。须与药疹、败血症及急腹症鉴别。

四、 治疗:去除可疑病因,抗组织胺制剂,外用药、中医及针灸疗法。

带状疱疹(1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

二、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亲神经性疱疹病毒,发病诱因,与机体免疫功能。

二、 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基本损害,好发部位,自觉症状,病程。不全型、泛发型及后遗症。

三、 诊断:临床特点。

四、 治疗:治疗原则,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理疗,中医疗法。

脓疱病(1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和流行。

二、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卫生状况、机体状况,其它皮肤病和职业等。

二、 临床表现:寻常性(接触性)脓疱病的临床特点,少数可伴发肾炎。传染性。

新生儿脓疱病: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三、 诊断:临床特点、发病年龄,流行情况、细菌培养。

四、 治疗:局部疗法、全身疗法、中医疗法。

五、 预防:清洁卫生,治疗其它皮肤病,隔离患儿,医护人员注意消毒隔离。

疥疮(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传染方式,掌握其症状、诊断及治疗预防为主。

讲授内容

一、 病因:疥虫的形态和生活史,传染方式(少数动物型传染)。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临床症状及疥虫检查等。

四、 治疗原则及方法。

预防:消毒、隔离及讲求卫生,接触者的检查及治疗。

皮肤真菌病(1.5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头癣(黄癣、白癣、黑点癣)、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花斑癣等的病因、流行。掌握其症状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

二、 了解念珠菌病和孢子丝菌病的有关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

讲授内容

一、 头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特点。毛发及鳞屑镜检,滤过紫外线检查及培养。治疗方法:拔发、口服灰黄霉素。外用药。消毒接触物。预防。

二、 体癣和股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预防。

三、 手足癣、甲癣:常见致病真菌、传染方式、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预防。

四、 念珠菌病:病因:抵抗力低下、使用广谱抗菌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皮肤和粘膜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概述内脏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分泌物镜检、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预防。

银屑病(2.0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本病的病因。

二、 掌握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遗传、免疫功能障碍、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外伤及季节因素。表皮细胞增生的控制异常学说。

二、 临床表现:寻常型(病程:进行期、稳定期及退行期)、关节病型、脓疱型及银屑病红皮症等临床特点,甲变化等。过度治疗对银屑病的不良影响。

三、 诊断:临床特点,银屑病与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和甲癣等的鉴别。

四、 治疗:治疗原则,外用药,紫外线和光化学疗法、化学药物,中医疗法等。

玫瑰糠疹(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症状和疗法。

讲授内容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先驱损害、皮疹特点、病程。

三、 诊断:皮损特点,与银屑病、体癣等的鉴别。

四:治疗:紫外线照射,中医疗法。

多形性红斑(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症状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一、 病因:病因未明,病毒、链球菌等。

二、 临床表现:基本损害的特点。

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的全身症状及皮肤粘膜损害,病程。

三、 诊断:临床特点。与药物性皮炎的鉴别。

四、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停用可疑药物,抗菌素、抗组织胺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口腔、眼、外生殖器部位护理。

职业性皮肤病(自学)

目的要求

一、 了解常见工业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现场调查)和防治原则。

二、 了解稻田皮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原则。

自学内容

一、 工业性皮肤病

(一) 病因:本病可由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等刺激和变态反应引起。患者皮肤的特点,工作条件及防护措施等与发病的关系。

(二) 临床表现:皮炎湿疹型、痤疮毛囊炎型、溃疡型、色素异常型、角化过度和新生物、皮肤感染及其它。

(三) 诊断:临床表现、现场调查、斑贴试验、病因分析。

(四) 防治:寻找致病因素、避免再接触、改革生产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化学物质灼伤后的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根据病因及症状对症处理。

二、 稻田皮炎

(一) 病因:浸渍及尾蚴。

(二) 临床表现:工作条件与发病关系。症状特点(部位及症状)。

(三) 预防及治疗:个人防护及治疗、灭蚴灭螺、病畜管理及综合性防治措施。

结缔组织病(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本组疾病的分型、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一、 红斑狼疮

(一) 病因:遗传素质、感染、日光、药物、自身免疫等与本病发生的关系。

(二) 临床表现

1 盘形红斑狼疮:局限型及播散型、皮损特点、全身症状。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粘膜症状及系统症状:关节、浆膜、心、肾、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等。

(三) 病理及免疫病理特点.

(四) 诊断:临床及实验室所见、诊断标准,盘状红斑狼疮与扁平苔藓的鉴别。

(五) 治疗及预防:盘状红斑狼疮:外用药、内用药。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治疗原则,内用治疗(非激素类抗炎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调节剂)。中药。

二、 皮肌炎

(一) 病因:儿童及成人的病因特点。

(二) 临床表现:皮炎、肌炎(肌痛、肌无力、吞咽及呼吸困难)、全身症状等。

(三) 诊断要点:皮肤及肌肉症状、血清肌酶、肌电图及病理、尿肌酸和肌酐等。

(四) 治疗和预后。

三、 硬皮病

(一) 病因:神经学说、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等。

(二) 临床表现:局限型:带状及斑片状。系统性硬皮病(皮肤及内脏)。各种不同型别的特点。

(三) 诊断:临床及病理特点。

(四) 治疗和预后:支持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及中药。

脂溢性皮炎(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内分泌与皮脂腺的关系,继发感染及全身情况等对本病的影响。

二、 症状。

三、 诊断:临床表现与湿疹和银屑病的鉴别。

四、 治疗原则和方法。

痤疮(1.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痤疮的病因,掌握其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授内容

一、 病因:痤疮杆菌、雄性激素,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继发感染等。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及鉴别诊断(职业性痤疮、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四、 治疗。

神经性皮炎(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并掌握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授内容

一、 病因:精神神经因素,物理及机械性刺激,过度搔抓。

二、 临床表现:苔藓样变、部位、阵发性瘙痒、慢性病程。

三、 诊断:皮损特点与皮肤瘙痒病及慢性湿疹鉴别。

四、 治疗:避免刺激,止痒及镇静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封闭疗法、冷冻疗法、针灸疗法等。

皮肤瘙痒症(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并掌握其症状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授内容

一、 病因:全身瘙痒与某些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黄疸、肝、肾疾病、血液病及肿瘤等)的关系。皮肤干燥萎缩,季节,过度洗澡等。局限性瘙痒的病因。

二、 临床表现:皮肤瘙痒、无原发损害,可继发抓伤、结痂及苔藓样变,限局和泛发全身。

三、 诊断:临床表现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鉴别。

四、 治疗:寻找有关因素及系统检查。镇静止痒剂、内用抗组按制剂、中医疗法、针灸及穴位封闭疗法。

性传播疾病      8学时

性传播疾病总论(0.5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性传播疾病的概念和世界流行概况。

二、 了解我国重点防治的八种性病的病因,流行概况和防治措施。

讲授内容

一、 概述性传播疾病的含义、病种、造成流行的因素和世界流行特点。

二、 我国重点防治的八种性病的种类,病原体,造成流行的因素,流行现状,国家颁布有关防治管理办法和成立性传播疾病监测点。

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1.5学时)

目的要求

一、 熟悉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 掌握淋病的诊断和治疗。

讲授内容

一、 病因: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及传染途径(性行为和非性行为)。

二、 临床表现:男女单纯性淋病和有合并症淋病的临床特点,儿童淋病(女孩阴道炎和淋菌性眼炎)、淋菌性咽炎、淋菌性直肠炎和播散性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特点。

三、 诊断:感染史,临床表现,涂片及培养等结果。与非淋球菌尿道炎等鉴别。

四、 治疗:防治原则,治疗方案:头孢三嗪、壮观霉素、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氟哌酸、青霉素、强力霉素及其它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法。治愈标准。

尖锐湿疣(1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病因,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授内容

一、 病因:某些类型人类乳头瘤病毒,传染途径(性行为和非性行为)。

二、 临床表现:基本损害的特点,好发部位,亚临床感染,有的类型人类乳头瘤病毒有致癌性。

三、 诊断:感染史(多数患者),临床特点,对不典型损害可作醋酸白试验和实验室检查,寻找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证据。与女阴假性湿疣(女性),阴茎珍珠状丘疹(男性),扁平湿疣,外阴癌鉴别。

四、 治疗:防治原则,治疗方案:0.5%鬼臼毒素,20%足叶草脂(鬼臼树脂),3%酞丁胺霜,33%三氯醋酸,2.5%~5.5%5氟尿嘧啶(5Fu)乳剂等的选用和使用法。冷冻、激光、电灼治疗和手术切除的选用等。

梅毒(2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梅毒的病因,传染方式和途径,梅毒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

二、 掌握梅毒血清反应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一、 病因:梅毒螺旋体及传染途径(获得性和胎传梅毒)。

二、 临床表现:梅毒(获得性和胎传)的分期及其临床特点。

三、 诊断:感染史,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暗视野螺旋体检查,脊髓液检查及其它检查。

四、 治疗:青霉素及其它抗菌素使用法,疗后观察。

生殖器疱疹(1学时)

一、 病因:HSV-II及传染途径。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感染史,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DNA检查。

四、 治疗及预后:抗病毒,易复发。

艾滋病(2学时)

目的要求

一、 了解艾滋病的概念和世界上发病概况。

二、 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讲授内容

一、 艾滋病的含义,世界各地区、国家及我国发病情况,高危人群。

二、 病因及发病机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T4)数量显著减少,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发生条件性病原体感染及恶性肿瘤。

三、 传染途径:性接触和血源传染,围产期感染。

四、 临床表现:艾滋病感染;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的皮肤损害: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和其它。艾滋病的免疫学异常。

五、 诊断: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T4数量减少,T4:T8<1,条件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血清HIV抗体阳性)。除外原发性及其他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六、 治疗:抗HIV的药物治疗:叠氮胸苷(AZT),双脱氧肌苷(ddI)等。条件致病性病原体感染的治疗:选用相应的有效药物,如卡氏肺囊虫肺炎用羟乙基磺酸戊烷脒或复方新诺明(TMP/SMZ),隐球菌病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等,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用无环鸟苷等。其它: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免疫疗法及支持治疗。

七、预防:包括普及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推荐使用避孕套。


上一条:内科学

下一条:神经病学

分院链接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