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管理 > 儿科学儿科学
儿科学
来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7-08-07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要求,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8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科学》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生。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体格和智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其生理、病理等方面均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具有动态的特点。儿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使儿童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接班人。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以课堂教学、自学、见习为学习方法,要求结合生理学、解剖学(包括胚胎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营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地学习。通过学习儿科学,为学生将来成为临床医师掌握理论基础及基本诊疗技能,为进行临床科研与实验室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时间分配】

内    

第一章

绪论

1

1录像

第二章

生长发育

2

1录像

第三章

儿童保健

1

1发育测量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4

3(病历书写及体格检查)

儿童营养基础及喂养

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

佝偻病

1.5

手足抽搐

0.5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0

3

概述

2

新生儿窒息+ HIE

3

NRDS

1

新生儿黄疸及溶血病

2

新生儿败血症

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

2

先天愚型

1

苯丙酮尿症

1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3

小儿免疫特点

1

风湿热

1

川崎病

1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5

麻疹及出疹性疾病

2

结核病概述

1

原发型肺结核

1

结核性脑膜炎

1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3

小儿腹泻

2

液体疗法

2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5

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支气管哮喘

2

支气管肺炎

2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4

概述

1.5

常见的四种先心病

2.5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3

3

总论

1

急性肾炎

1

肾病综合症

1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3

总论

1

缺铁性贫血

1.5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0.5

第十六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3

热性惊厥

1

化脓性脑膜炎

2

第十七章

内分泌疾病

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

总计

儿科学69

51

18(其他疾病见习视临床而定)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特点。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

【讲授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特点、发展。

三、主要讲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妊娠早、中、晚期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

二、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录像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 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

二、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及意义。

四、熟悉运动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五、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三、骨骼发育和牙齿发育。

四、运动和语言的发育。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学习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检查方法。

二、学习儿童心理行为异常。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测量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及评价。

第三章 儿童保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二、熟悉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计划免疫的种类与实施程序。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

【讲授内容】

一、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及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二、重点讲述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种类与实施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了解小儿保健组织机构与保健的具体实施。

【见习内容】

参加儿保门诊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体格评价。

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第二节 婴儿喂养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小儿营养基础,包括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与代谢特点。

二、掌握母乳的成分特点与母乳喂养的优点。

三、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奶量计算及添加辅助食品原则。

四、掌握婴儿食物转换选择的时间、食物的种类和方法。

五、了解断乳期后儿童喂养。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水和能量的需要量与代谢特点。营养素的需要。

二、重点讲解母乳的成分特点与母乳喂养的优点。

三、重点讲解人工喂养方法、辅食的添加。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人乳与各种动物乳的成分比较。

二、不同年龄儿童食谱与营养状况评价。

第五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并发症。

二、了解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分度诊断、治疗。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1学时。

【讲授内容】

一、小儿营养不良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分度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自学单纯肥胖症(执业医师考核内容)。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了解甲状旁腺对维生素D、钙磷代谢的作用。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期、治疗及预防。

四、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及治疗。

四、佝偻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防。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生物化学中钙磷代谢、生理学中甲状旁腺作用。

二、自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本病病因与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关系。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讲授】0.5学时。

【讲授内容】

一、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特点。

三、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本病治疗与佝偻病不同之处。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新生儿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种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二、了解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的特点。

三、了解NICU和呼吸支持治疗。

四、熟悉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新生儿分类。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见习内容】

一、新生儿室见习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与护理。

二、新生儿重症监护(有条件的单位)。

三、新生儿暖箱、远红外辐射台的应用。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三、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要点。

四、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3学时。见习0.5学时。

【讲授内容】

一、新生儿窒息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新生儿Apgar评分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

五、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防与预后。

【见习内容】

新生儿室见习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第八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二、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三、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治疗。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特点。

三、重点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病理生理学中呼吸衰竭。

二、自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熟悉病理性黄疸病因分类,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与鉴别要点。

四、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五、了解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征。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

【讲授内容】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分期及表现。

三、重点讲解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

四、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特别是光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疗法。

【见习内容】

一、光疗的应用与注意事项。经皮黄疸测定仪的应用。

二、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第十一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三、掌握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

四、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并发症。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三、讲解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微生物学中细菌的检验。

二、自学新生儿的免疫特点。

第十二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二、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主要讲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与预防。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

第二节 染色体病(唐氏综合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医学遗传基础、遗传模式、遗传病分类、诊治、预防与遗传咨询。

二、掌握21—三体综合征临床特征、核型分析及诊断。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本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特殊面容、智力低下等。

二、重点阐述诊断方法,核型分析,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了解21-三体综合征的产前检查,复习遗传学、病理生理学中医学遗传基础与遗传性疾病。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苯丙酮尿症的病因、遗传方式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措施。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苯丙酮尿症的基本病因、遗传方式及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述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了解苯丙酮尿症的筛查,复习氨基酸代谢的生物化学基础。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小儿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

二、熟悉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介绍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细胞免疫特点、特异性体液免疫特点及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第五节 风湿热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二、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三、熟悉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风湿热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风湿热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

二、风湿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复习微生物学中溶血性链球菌。

 

第八节 川崎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川崎病的病因与病理。

二、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治疗。

三、熟悉川崎病的预后及随访。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川崎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重点讲解川崎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川崎病与猩红热、类风湿病等区别。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感染

(麻疹与出疹性疾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二、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熟悉麻疹的治疗与预防,在鉴别诊断中简介其他出疹性疾病。

【讲授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二、重点讲解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分期、诊断要点、治疗以及预防和监测管理。

三、结合典型麻疹的特点,重点讲解麻疹与猩红热、水痘、幼儿急疹、风疹及手足口病等的鉴别。

麻疹的常见并发症。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复习微生物学中麻疹病毒。

第三节 结核病(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潜伏结核感染诊断与预防性治疗。

二、掌握结核菌素试验方法、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掌握结核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四、熟悉结核病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潜伏结核感染诊断与治疗。

二、重点讲解结核菌素试验方法、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三、重点讲解结核病的治疗及预防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微生物学中结核杆菌,免疫学中Ⅳ型变态反应,药理学中抗结核药物。

二、自学结核病的各种辅助检查。

第三节 结核病(原发型肺结核)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原发型肺结核的病理学。

二、掌握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三、熟悉原发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原发型肺结核的病理学特征。

二、重点讲述原发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第三节 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学。

二、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诊断。

三、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学。

二、重点讲述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特点、诊断、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节 腹泻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掌握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掌握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四、熟悉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五、了解婴幼儿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预防。

六、了解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掌握它们的诊断方法

和鉴别诊断(包括婴儿急性肠套叠)。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婴幼儿腹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型。

二、重点讲解婴幼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

三、重点讲解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四、婴幼儿腹泻的鉴别诊断与预防。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微生物学中有关肠道病原体。

二、自学不同类型小儿肠炎的鉴别诊断。

三、自学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先天性巨结肠(执业医师考核内容)。

四、自学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执业医师考核内容)。

【见习内容】

一、小儿腹泻脱水体征的检查。

二、病例分析,小儿腹泻的诊断与处理。

三、生理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秋季腹泻的粪便性状与实验室检查。

液体疗法(参见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二、熟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

三、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

四、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小儿腹泻时的应用。

五、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与配制。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三、重点讲解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四、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小儿腹泻时的应用。

五、简要讲解小儿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和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病理生理学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自学常用溶液的应用与配制。

【见习内容】

结合病例学习液体疗法及口服补液的配制与应用。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

二、熟悉小儿呼吸道免疫特点。

三、了解小儿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四、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治疗。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学时。

【讲授内容】

一、简述讲解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

二、讲述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生理学中呼吸系统功能。

二、自学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见习内容】

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儿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门诊病历书写与处理。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治疗。

二、了解支气管哮喘的诱因、发病机制。

三、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二、重点讲解支气管哮喘的防治,突出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在防治中的地位。

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治疗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免疫学中Ⅰ型变态反应。

二、自学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及特点。

【见习内容】

一、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皮试与肺功能检查。

二、吸入治疗(气雾剂、超声雾化吸入、氧气吸入)的示教。

三、病例分析,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处理。

第八节 支气管肺炎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小儿肺炎的分类。

二、掌握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三、熟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四、掌握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肺炎的分类。

二、结合病理生理,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三、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四、重点讲解肺炎与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五、重点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

六、重点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疗程、重症肺炎的处理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病理生理学中呼吸衰竭。

二、自学急性支气管炎与肺炎临床表现的区别。

【见习内容】

一、支气管肺炎的病儿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

二、各种小儿肺炎、并发症的X线读片。

三、病例分析,小儿肺炎的诊断与处理。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正常心血管解剖生理

 第二节 儿童心血管病检查方法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分类。

二、了解胚胎早期心脏发育的主要过程。

三、掌握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四、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特殊诊断方法。

【讲授时数】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

二、小儿心率及血压特点。

三、主要讲述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胎儿血液循环与生后解剖学、血循环改变。

二、复习诊断学中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检查。

三、自学肺动脉狭窄。

第四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表现以及常见并发症的诊断。

二、熟悉上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及形式】2.5学时。

【教学内容】

重点讲解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诊断学中心脏的体格检查。

二、自学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步骤。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学。

三、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的诊断与处理。

四、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病程与预后。

三、重点讲解急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和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诊断学中尿液特点与肾脏疾病检查方法。

二、自学血尿诊断与鉴别诊断。

【见习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儿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

二、病例分析,小儿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处理。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实验室检查与治疗。

二、掌握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分类方法。

四、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

【讲授时数】课堂授课1学时,见习1.5学时。

【讲授内容】

一、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重点讲解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分类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三、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介绍激素耐药型肾病的治疗原则。

五、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见习。

【自学内容】

一、复习肾小球的结构。复习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学及分类方法。

二、自学肾病综合征的预后。

【见习内容】

一、肾病综合征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

二、尿蛋白定性检查与结果判断。

三、病例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正常儿童各年龄阶段造血和血液特点。

二、熟悉小儿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三、熟悉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和分类方法。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髓外造血、生理性贫血和白细胞分类比例两个交叉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阶段血象特点。

三、小儿贫血的定义、分类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复习诊断学中血常规、血细胞、骨髓检查。

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小儿铁代谢特点。

二、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掌握营养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讲授时数】2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重点讲解营养性贫血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因治疗、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一、复习铁代谢与红细胞功能。

二、自学营养性贫血的预防。

第十六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三节 惊 厥(热性惊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小儿时期惊厥的主要病因

二、熟悉惊厥的病因分类与特点。

三、掌握热性惊厥的发作的分类及其临床特征,热性惊厥的治疗及预防。

【讲授时数】1学时。

【讲授内容】

一、重点讲解热性惊厥定义,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不同临床特征。

二、重点讲解小儿时期惊厥的诊断和处理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复习解剖学中脑组织、颅神经。复习诊断学中神经系统检查。

第四节 化脓性脑膜炎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与流行病学。

二、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与发病机制。

三、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四、熟悉化脓性脑膜炎与其他脑膜炎的脑脊液区别。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3月以下幼婴儿的不典型表现。

二、主要讲述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的异常改变、与其他脑膜炎的脑脊液见鉴别。

三、重点讲解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四、重点讲解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点和主要并发症。

五、介绍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自学内容】

复习解剖学中脑组织、颅神经。复习诊断学中神经系统检查。自学小儿神经系统检查与辅助检查。

第十七章 内分泌疾病

第五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甲状腺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二、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新生/L筛查的方法和意义。

三、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随访监测。

四、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因、分类和临床表现。

二、重点讲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监测方法。

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新生儿筛查的方法、意义及预防。

【自学内容】

一、复习生理学、生物化学中甲状腺素合成、释放、作用及其调节。

二、自学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预防。

三、甲状腺的生理与病理生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释放


分院链接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