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常州日报】 诱导仿生睡眠帮神经“拨乱反正”
【常州日报】 诱导仿生睡眠帮神经“拨乱反正”
来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3-03-28

□本报记者 李青

通 讯 员 肖云 王忞炜

你知道吗?在医院里,有一项治疗是从夜晚开始的。

晚上8点,张先生走进一间独立治疗室,戴上睡眠监测手环,熟练地上床躺好。这是他接受睡眠治疗的第3天,时隔多年的安眠浇熄了他的爆脾气,主动和医生聊了起来:“睡饱了之后,我的头和眼睛都不痛了,感觉整个人从毛玻璃的世界回到了人间。”

张先生今年才33岁,却已被失眠折磨了十多年,安眠药吃了几年,从半粒加到3粒,效果却越来越差,每晚都要到凌晨1、2点才能入睡,然而3点不到就会醒,只能睁着眼睛直到天亮。“每天想睡却睡不着,人总是昏昏沉沉的,最后工作也干不了了。”无奈之下,张先生四处求医,最终从外地来到了常州。

市二院麻醉科副主任吴周全介绍:“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传统方法主要采用药物干预和行为疗法。前者易于耐药而导致药量不断增加,药物副作用也相应突出,后者则依赖于患者自身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经过我们门诊评估,张先生对安眠药已经出现耐药,且伴有重度抑郁,但是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药物的不良反应更是让他难以承受。”

于是,在市二院麻醉创新睡眠诊疗中心,张先生尝试了一种基于麻醉理念的睡眠调节及快速抗抑郁的治疗方法——麻醉治疗。

吴周全解释,诸多研究结果表明,与睡眠密切相关的脑区(下丘脑视前区内侧部、结节乳头体核)及一些神经递质在麻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麻醉被认为可以通过激活神经元网络发挥与睡眠相似的作用。此外,睡眠和麻醉也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长期失眠后所产生的睡眠债务,可以在麻醉过程中消散;麻醉效应也会受到昼夜节律异常和术前睡眠剥夺的影响。因此,麻醉医生可以通过精细的麻醉治疗调控具有调节睡眠功能的脑区,从而诱导仿生睡眠,人为制造睡眠。

麻醉睡眠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治疗阶段。第一阶段在麻醉深度检测仪的监测下,采用麻醉的技术模拟自然入睡的过程,让患者轻松地进入深睡眠状态。一方面有助于治疗患者的入睡困难,另一方面有助于补充长期失眠的“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长期失眠对患者认知力或注意力的影响。第二阶段则采用“自控式睡眠法”使长期失眠的患者恢复正常睡眠节律。第三阶段则采用多模式的治疗(主要包括三氧疗法、植物神经调节、穴位刺激等方法)强化初步建立的正常睡眠节律。

3天的在院治疗完成后,医生确定了张先生深度睡眠的“剂量”,配置药物供其回家自行调控。随后的一个月内,张先生需要每周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他的睡眠监测数据调整用药。

吴周全说:“麻醉睡眠治疗的核心是根据监测数据,有针对性地纠正睡眠节律异常。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来调节植物神经,使神经重新达到平衡,最终重塑睡眠习惯。一般1—3个月后,患者不用服药也能获得良好的睡眠。就像是一副拐杖,帮助康复后就能功成身退了。”

据了解,市二院麻醉创新睡眠诊疗中心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已帮助超过百名患者改善了睡眠质量。

链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为“良好睡眠,健康之源”。充足的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需求,然而,现在越来越多人面临睡眠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z001.com.cn/czrbpaper/pc/layout/202303/21/node_T02.html


分院链接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

App下载
clo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