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家住奔牛的王女士,突然开始发烧、拉肚子,甚至意识模糊,被家人送到常州二院时,已经意识涣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过多方会诊,详细询问病史,商讨治疗方案,并通过积极的救治,才转危为安。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小小的蜱虫。
原来,王女士在田里干活时,遭蜱虫叮咬,自己却没有察觉,因此才延误了救治的时机。
最大的蜱虫也不过体长1厘米左右,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呢?
二院城中院区内分泌科护理组长韩云解释说:“蜱虫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大部分情况下被蜱虫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你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韩云说,被蜱虫叮咬后最常见的情况有: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能会引起继发性感染。因为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另外一种十分罕见的情况是蜱瘫,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蜱虫吸血口器复杂,自行拔出极有可能将口器折断留在皮肤里,从而引发感染,它分泌出来的有害物质可导致发热、血小板快速下降,严重者会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现叮咬,应立即就医,紧急处理,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韩云提醒市民,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不要硬拽,非专业人士请勿尝试,应尽早就医。 (肖云 李青)
链接
如何避免被蜱虫咬伤
蜱虫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市民要尽量避免在草地上坐卧和晾晒被褥衣服。郊游时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束紧袖领及裤脚,不要穿凉鞋,可防止蜱虫附着或叮咬。如在蜱虫较多的地方郊游,可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9-06/11/content_287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