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常州二院心内科团队日前成功为一名69岁患者实施了房颤的“一站式”手术,即“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目前康复状况良好。据悉,这是国际上目前最为全面的治疗房颤以及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技术,我国目前能够开展这一联合术式的主要集中在大的电生理中心,常州二院是国内及省内为数不多的手术中心之一。
常州二院阳湖院区心内科主任纪元介绍,该患者患有持续性房颤,发生过脑卒中1次。经检测,CHA2DS2-VASc评分4分(房颤患者评分方法,最高评分为9分,评分≥2者则需接受抗凝治疗),提示患者存在高危的再次栓塞风险;HASBLED评分3分(房颤出血评分系统≥3的视为高危患者),提示应用抗凝治疗过程中存在高危的出血风险。
“团队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和评估,我们决定选择‘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方案。”纪元表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最大限度地使患者恢复正常心律,避免反复房颤发作诱发心绞痛发作;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治疗最新趋势,它能有效减少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因此,两者同时开展,既为患者治疗房颤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中风复发。”
手术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心率失常中心主任杨兵的指导下,由纪元带领心内科团队,超声科颜紫宁团队、麻醉科吴周全团队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共同完成。在确认心耳内没有血栓的情况下,团队结合食道超声和CT术前结果,选择30mm的WATCMAN左心封堵器,一次展开即完成封堵,两种术式实现无缝衔接,手术用时约2个小时。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纪元解释,所谓“一站式”治疗,即通过微创的介入技术消融了房颤,又封堵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该治疗方法既减少了房颤患者多次治疗的痛苦,还降低了卒中致残或致死的风险,同时,也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学者称之为房颤治疗“双保险”。
常州二院心血管内科是常州市较早建立、省内起步较早的心血管专业学科点,为省重点专科,作为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中的一分子,在房颤患者的诊疗、随访、宣教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房颤“一站式”技术的成功开展,代表在电生理技术方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肖云 李青)
链接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普通人群房颤发病率为0.5%-1.3%,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升高,5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80%。
房颤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比正常人高5倍,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更是高出正常人17.6倍,每年罹患卒中患者中约20%-25%归因于房颤。90%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于左心耳,60%瓣膜性房颤血栓源于左心耳。
对于高龄、持续性房颤、心房结构改变很大、存在高栓塞风险的患者,无论在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还是术后,均不能完全避免血栓栓塞发生的可能,且这些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比例相对较高,左心耳封堵术则能够成功堵闭房颤患者血栓来源,避免房颤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9-05/07/content_280295.htm
上一条:【常州日报】 花季少女痛经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