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日报】 三甲结合医联体 辐射“中心”健康能量【常州日报】 三甲结合医联体 辐射“中心”健康能量
【常州日报】 三甲结合医联体 辐射“中心”健康能量
来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18-12-04

健康,牵动一城百姓的心,关乎千万家庭安康,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石。“健康常州”是“现代化宜居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三甲综合医院担负着“排头兵”的重任。

作为三甲综合医院,二院正努力实践这一目标。成果之一,就是卒中、创伤、胸痛三大中心接连跻身“国家级”:5月获评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9月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11月获评中国胸痛中心。

对二院来说,三大中心的获评,是开拓健康大道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新的出发点。接下来,二院将坚持创新模式,优化流程,不断精进危重疾病的救治水平,同时通过医联体网络,将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从治疗过程延伸到前期预防和后期康复。

一体化模式

“推陈出新”救危重

10月底,徐先生照常到工地上班,惯熟的货物搬运却陡生变数——一箱“重量级”货物砸中了他。一声悲嚎后,徐先生倒地不起,工友们急忙赶来,搬开重物并拨打120。

被抬上救护车时,徐先生表示,髋部疼痛异常,完全无法行动。

早在2016年,二院就率先与常州120合作,在卜弋救护点派遣创伤中心人员参于120跟车急救。随车的二院创伤中心医生一边为徐先生检查,一边打开手边的电子系统,填入到达和离开现场的时间,并根据系统流程提示录入病情,对受伤部位进行伤情评估。

据现场初步评估,患者因挤压导致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右足肿胀畸形,右下肢出血,初步考虑骨盆骨折,右足多发骨折,右大腿皮肤挫裂伤。伤情评估显示,徐先生符合二级创伤标准,需要进行综合性创伤急救,系统选择最近的二院阳湖医院后,患者资料立即传输到二院急诊预检分诊台的电脑上。

得益于这一系统,徐先生被送至二院创伤中心时,当天值班的创伤中心综合医疗团队迅速到位,立刻开始了抢救流程。

创伤中心主任郁忠杰介绍,这是今年9月,二院创伤中心加入了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后,引入的EMS急救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正在卜弋救护点试运行中。通过这一系统,120随车医生、二院创伤中心全体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可以实时共享患者的病情,使医院在患者到达前,就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免去现场对接的环节。此外,通过信息化管理,患者在每个救治时间点都有数据记录,通过科学分析管理,可以使救治流程更加规范,从制度上减少错诊、漏诊的情况。

早在2015年5月,二院就正式成立常武地区首家以“快速救治,整体救治”为核心理念的创伤中心。创伤中心整合了急诊外科、创伤普外科、创伤胸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创伤脑外及TICU。

一年后,二院创伤中心挂牌成立中美合作创伤中心,以多科综合团队模式取代既往的专科模式。中心设有5个创伤综合团队,每个团队囊括了创伤骨科,创伤外科,创伤脑外及重症医学等多科医生,每个团队都能独立负责急诊外科和病房的各类急诊创伤手术。实行首诊负责制,对于值班期间遇见的多发伤及危重病人由创伤团队直接全面接管及全程负责治疗。综合团队根据病人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如需手术,均由团队各专科医生负责合作完成。真正实行了多发伤一体化救治。

几年来,二院创伤中心始终坚持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急诊病房四块联动救护的方向,经过不断的磨合前行,目前,重症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检查救治时间平均低于1小时。

全流程管理

“标本兼治”脑卒中

傍晚,李大爷和老伴在小区里散步,走到花坛旁却突然倒在了地上,老伴吓坏了,急忙拨打120。65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常州二院阳湖院区急诊科,一场生死时速开始了。

根据李大爷不能言语、右侧肢体偏瘫的表现,急诊医师立即启动了“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经检查,李大爷被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脑梗死是急症,发病后270分钟以内是黄金救治时间,如若错失,患者将以每分钟190万个神经元的速度丧失功能。

医生立即向家属解释病情,经同意后为其进行静脉溶栓,并进行血管内取栓手术。1小时后,米粒大小的暗红色血栓被取了出来,李大爷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完全恢复了。这时,距离他发病190分钟。

李大爷中招的“卒中”俗称中风。从2008年开始,卒中已经取代癌症成为我国第一致死因素。不仅如此,卒中还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资料表明,我国现有的脑卒中幸存者里40%为重度残疾,每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为此,二院卒中中心不仅通过优化和规范流程,最大程度向时间抢“大脑”,还将治疗延续到后期康复: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评估,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等待病情稳定后,有进一步康复需要的,再转到二院金东方院区。金东方设有专门的脑卒中康复中心,运用各类传统康复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言语康复、吞咽康复、脑功能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电刺激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全面改善患者各种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李大爷在病情稳定后,就被转至二院金东方院区进一步康复治疗,目前已经基本恢复行动能力,可以生活自理了。

然而,要真正降低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治”只是应对措施,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防”住,这就需人们变被动的筛查与治疗为主动积极预防。二院卒中中心不仅在院内定期开展卒中防治讲座,还通过医联体与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医院的慢病管理。

早在2015年,二院就联合天宁区,正式启动“卒中精细化防治工程”。通过社区主动筛查,发现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开辟绿色通道——由二院医生为高危人群量身订制防控方案,由社区医生落实预防措施,并将防控信息及时反馈至二院,形成了一个无障碍的信息环。一年间筛查慢性病3170人次,其中精准化管理45人。

二院卒中中心主任石向群说:“预防、急救、康复——正是通过这一全流程管理,我们不仅发挥了三甲综合医院对于危重疾病的应对能力,还成为了基层慢病预防的坚实后盾,达到了真正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老牌子科室

“整合联通”治胸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重疾病的抢救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其中,离不开坚实的学科基础和畅通的制度保障。

二院心内科作为常州市唯一一家心内领域的省重点专科,在常州地区率先采用冠脉内超声指导下的支架植入,以及冠脉内旋磨等各种高难度的技术治疗复杂型冠心病,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领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各种介入手术无论从手术的数量还是种类,均居省内地市级医院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二院胸痛中心正式开始运行,11月获评中国胸痛中心。中心整合了网络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内科心内科、导管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多个部门,建立起数十个时间节点的规范流程,使整个救治过程能最大地优化。

胸痛中心主任曹海涛说:“通过大半年的运行,目前DtoB(从进门到血管开通)时间由开始的162分钟缩短至74分钟,大大改善了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

62岁的何先生就是胸痛中心的受益者。

今年5月,家住横山桥的何先生突然一阵胸痛,2个多小时间不断出汗,浑身乏力,一直也不见好。在横山桥医院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是前壁心肌梗死。

作为二院网络医院之一,横山桥医院与二院建有胸痛联络群。心电图被传至群内,二院的群内负责人阅片后,同样判断为前壁心肌梗死,电话沟通确定病情后,建议家属立即转常州二院胸痛中心行急诊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从进入二院大门到开通血管,整个抢救过程仅仅用了28分钟,远远少于中国胸痛中心要求的90分钟。

这正印证了胸痛中心建立的意义——及时救治四大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胸痛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死亡率排名居前。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时间是关键,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才能给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与以往的“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相比,胸痛中心不仅仅局限于缩短病人到达医院后的院内救治流程,而是区域化、网络化,建立多家网络医院,连成一整个网络,只要胸痛病人到达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立刻启动整个救治流程。

此外,二院还通过原有的医联体体系,将各基层医院纳入胸痛急救网络,使得救治区域一体化,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得到更及时、专业的治疗。李青 孙镇江


原文链接:http://epaper.cz001.com.cn/site1/czrb/html/2018-11/26/content_248016.htm


分院链接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

App下载
close[X]